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麒麟区 > 正文
沿江司法所“五心”调解工作法推进“枫桥式”司法所创建
  • 发布日期:2021-10-08
  • 阅读量:52325

沿江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枫桥式”司法所创建为契机,积极推行“五心”调解工作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热心接待群众,勤动嘴。针对“两委”换届后人员变动,沿江司法所积极开展街道、村、组三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备案,不断充实人民调解力量,现已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0个,人民调解员117人。积极发挥群防群治力量,把政治素养好、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老党员、乡贤吸收到基层调解队伍中,建成一支78人的“红色哨兵”,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强有力组织保障。增强各级调解员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实现从“坐堂问诊”到“巡医治病”的大转变,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在接待每一位反映问题的群众时,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耐心倾听诉求,勤动耳。沿江司法所联合街道综治办、各村(社区)基层调解员,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诚恳听取诉求,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纠纷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矛盾隐患,了解纠纷争执点,安抚激烈情绪,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细心调查情况,勤动腿。紧盯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资源权属等热点、难点问题,本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精神,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人员“勤动腿”,结合矛盾纠纷实际,对现场进行实地查看,对矛盾纠纷发生地村(组)干部、邻里、家人,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详细收集证据,为调解方案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匠心探求原因,勤动脑。在前期倾听和调查的基础上,调解员发挥“匠人”精神,向当事人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从情、理、法角度反复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不断取得当事人信任,在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提出纠纷解决方案,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纠纷激化,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公心化解矛盾,勤动心。注重部门联动,加强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有关中心(站、所)、村(社区)的联动,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引入“所所对接”律所律师,发挥其专业特长,共同“会诊”,找出“病灶”,合力调解,力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2021年上半年,共调处各类纠纷56起,调解成功54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调处率100%,无“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