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富源县人民法庭营上人民法庭坚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与基层组织密切联动,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点,深入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及完善非诉解纷机制,多措并举强化诉讼服务,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
诉源治理新路径
营上法庭在辖区村委会搭建“驻村调解室”同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启了法庭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进诉源治理的新征程。
“1+1+1”工作机制是营上法庭驻村调解室的“招牌”,调解室由1名法官+1名网格员+1名村民组长组成,主要负责调处涉及本村委会的矛盾纠纷,并根据案件和群众需求适时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设立“驻村调解室”,将法庭搬到村里、搬进老百姓家门口,变被动收案为主动调解,是营上法庭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新举措。
业务协同联动
营上法庭积极与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对相关案件分析研判,信息共享,积极实现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有效衔接,大量纠纷通过多元化解方式得到快速解决,减轻了群众诉累,对群众上门开展调解及送达,实现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当村委会遇有基层治理难题时,驻村法官积极参与商讨,倾听群众心声,为解决治理难题献计献策,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
近日,因家庭成员发生事故不幸离世后,公婆与儿媳之间因财产分割问题发生了矛盾,考虑到该案的特殊关系,且此类案件在农村具有普遍代表性,不进入诉讼程序更有利于当事人双方之间化解矛盾,且对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法庭当即决定采用诉前委派调解方式,法官与特邀调解员一同前往当事人家中,从亲情、财产处分、法理、补偿等多方面进行耐心劝导,通过6个多小时的沟通、劝解,使双方对136万元赔偿款达成一致的赔偿分配意见且及时履行。
普法宣传“零距离”
营上法庭以“送法进乡村为”载体,为村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选取农村地区常见的典型案例如民间借贷、相邻关系、彩礼纠纷等为村民剖析讲解,对村民提出的“欠债不还怎么办、老板不给工资如何追讨、父亲去世子女如何继承遗产”等问题进行细致的解答。
通过开展定期的答疑解惑、释法析理法治宣传活动,拉近了法官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有效打通了人民法庭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调解员技能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村委会的基层综治员、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确保调解工作有效开展,营上法庭定期组织村委会综治调解员及村民小组长进行业务培训,围绕调解员的工作职责、调解程序等方面向他们传授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及实用的调解方法、技巧,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领会调解内涵。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综治员、调解员化解疑难复杂纠纷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做好综治调解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调解矛盾、化解纠纷更加迅速而高效。
诉源治理显成效
营上法庭始终坚持上下联动、内外协调,与各村委保持常态化联系,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并建立多元参与的诉源治理新格局,在营上法庭的努力下和各村委会的配合下,营上法庭今年新收民事案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4%,成功实现了案件的逆增长。
此外,自与都格村委会开展联动工作机制以来,都格村委会的案件数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为都格村继续保持十六年无命案发生、十七年无刑事案件发生、十年无上访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支撑。
据介绍,营上法庭将不断加强源头矛盾预防,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环境,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