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要闻 > 正文
【曲法动态】大山深处的“网上法庭”
  • 发布日期:2022-05-30
  • 阅读量:25668

 

5月26日,曲靖日报刊载“大山深处的‘网上法庭’”,报道宣威市人民法院的互联网法庭的情况。现小编整理了刊载内容,以飨读者。

 

宣威法院先后在机关、热水、田坝建起互联网法庭,实现一部手机跨越深山的司法服务,不仅为当事人减轻了诉累节约了诉讼成本,还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当事人:减轻了诉累节约了诉讼成本

“没想到宣威也实现互联网开庭了,被告欠我的钱也就是一万多块,到宣威开庭的话,要回来的钱可能还不够路费!”远在广州的李先生通过手机完成庭审赢了官司。他说,这起买卖合同纠纷,如果乘坐动车到曲靖北站最快需要6小时,再到热水法庭乘车还至少需要1个小时,但是依托互联网法庭,一部手机就完成了庭审。

 

“法官,我在耿马县,这里是边境,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我无法来开庭。”“不要着急,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法庭开庭。”据介绍,承办法官只需要通过后台系统录入开庭信息,当事人被录入的手机号就会收到一条包含登录链接和口令的短信,只需点开链接,输入口令即可进入庭审系统。

 

“这对当事人来说,是非常简单易上手的操作,并且通过输入口令的方式也确保了庭审信息的安全。”热水法庭庭长宋大疆说。

互联网法庭,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互联网+司法”,更是从制度层面,构建一套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保障司法有序在线运行的程序规则体系。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方甚至双方当事人都在异地的案件越来越多。2021年9月,热水法庭建成互联网法庭。不到一年,已有40多件诉讼案件通过互联网开了庭。

当事人按照依法、自愿、合理的原则,可将诉讼、调解等环节由线上转为线下,或由线下转为线上进行。线上庭审活动一般需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所以对于不愿意、不擅长使用网络的当事人,法庭可提供线下服务。

宣威法院互联网法庭不仅为当事人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因聚集可能存在的疫情传播风险,满足当事人足不出户参加庭审的需要。

法官:提高了审判质效

“法官,路太滑了,不敢开车,走路估计明天都到不了呀!”

 

今年2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造成道路结冰,车辆停运,不仅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宣威法院田坝法庭原定当天9点开庭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庭审带来了挑战。

当天的一方当事人平时到法庭也需要两个多小时车程,暴雪封路,当事人无法按时到庭,承办法官打开电脑,决定在互联网法庭进行开庭。开庭前,为了保障庭审顺利进行,法庭人员通过微信视频指导当事人进行手机操作,登录庭审平台。

一切准备就绪后,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均出现在电子显示屏上。

 

庭审全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系统还可以对语言进行识别,然后自动转化成文字,生成庭审笔录,庭审结束后当事人通过手机核对笔录并在手机上完成签字确认。

“这种庭审方式太先进了,人不来法庭都能开庭,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当事人老张说。

 

田坝法庭庭长侯跃邦表示,互联网法庭让司法便民利民程度明显提升,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利用文书智能生成、电子存证、同步录音录像、手机签字确认等功能,完全实现无纸化办案。特别是庭审录音录像代替传统书记员庭审记录,部分案件开庭无需书记员参与记录,利用语音识别系统即可自动形成庭审笔录,不仅审判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也使互联网庭审活动更规范。

宣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婷婷介绍,诉讼前,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法院的诉讼平台在线提供起诉状、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等诉讼材料。

互联网庭审中,法官通过操作鼠标就可显示原、被告证据,并利用共享屏幕功能实现原、被告证据的互相展示、对证据进行质证等。

与传统审判最大的不同是,互联网法庭从立案到案件审结,全流程都是在线上运行,解决过去当事人需要多次往返法院才能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