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法治宣传工作新格局,促进法治社会建设,麒麟区司法局建宁司法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拓宽普法宣传教育渠道,创新工作模式,多举措打造多元化普法阵地,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的上。
法治文化浸润民心
依托“宁和园”游园,投资10万元打造法治文化公园。在公园入口树立了一块“法”字牌坊,依托凉亭设计了法治文化长廊,在凉亭横梁下悬挂了10组法治宣传漫画。在健身区设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7个编的部分内容,在游园内依景设置《民法典相伴一生》石雕景观小品,展示公民一生中各个阶段涉及的民事权利,寓意着人生道路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呵护与陪伴。在花台草丛中制作了6块法治宣传标语和5个法治典故,让居民在游园里散步、健身、锻炼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氛围。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
主动搭建群众服务平台,畅通群众法治需求渠道,力争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在姜家巷社区河南居民小组、河北居民小组居民自建房门前设置“家门口”普法宣传点,公示网格普法宣传员和法律咨询联系人信息,并存放法治宣传资料,方便群众遇到纠纷及法律问题能及时咨询及解决,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法律法规。结合街道实际,积极推行“网格+调解”模式,建立完善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机制,辖区72名专(兼)职调解员及“所所对接”的律师全面进网格,从以前的被动坐等群众找上门的工作局面,变主动进位,深入基层,及时预防和发现问题苗头,尽快调处和解决矛盾纠纷,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事在网中、人在格上”的精细化管理。
普法形式多元化
近年来,建宁司法所注重普法宣传多元化,积极搭建线上“指尖平台”,让法治宣传“触手可及”。策划拍摄“麒麟小司说法”短视频,改变过去传统的挂标语、摆摊设点、发资料宣传方式,通过以具体案例的情景模拟、“现身说法”的短视频方式,更迅速便捷传播法律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引导群众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同时,利用在线普法直播间,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及时准确掌握群众的法治需求,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普法效果。截至目前,已拍摄“麒麟小司说法”系列视频28部,视频直播4次,小司说法活动视频2次,积累“粉丝”31218人,浏览人次约50万,取得了显著的普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