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要闻 > 正文
证据
  • 发布日期:2024-04-08
  • 阅读量:51529

编者按:为展示全市法院能动履职、为民司法的生动实践,曲靖中院公众号开设曲靖法院“凡人小事”典型案例,旨在深入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鲍卫忠等英模典型活动的同时,介绍推出一批身处能动履职、为民司法一线,在审判执行、立案信访、审判辅助、审判管理等不同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普通法院人,以法院工作中的平凡英雄、凡人善举,更加生动展现新时代人民法院干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实“公正与效率”的生动实践和良好形象,进一步激励全市法院干警以能动司法促进提质增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曲靖篇章提供更加有力优质的司法服务保障。 刊发稿件作为同乐杯征文作品同时,刊发案例作为年度司法为民案例典型,实时评选并向社会公布。


冬日,一直是让人感觉寒冷的,但对于李甲来说,去年的冬天不再寒冷。或许在以后的冬日里,依旧觉得如此温暖。


“事起”

“你好,我要起诉雇佣我的老板李乙。”2023年12月,李甲走进了云南省陆良县人民法院三岔河中心法庭立案大厅,这是他第二次到这里了。

2023年,李乙雇佣李甲到其菜园当运输司机,李甲日常的工作流程是等待工人将蔬菜打包、搬运上车,并用遮挡布盖住蔬菜后,李甲运往指定地点。那天下雨,工人未及时用遮挡布盖住蔬菜,李甲为避免蔬菜被雨淋,上前帮忙时不慎扭伤导致腰椎骨折,经鉴定为十级伤残。因腰部损伤,丧失部分劳动力的李甲到法庭起诉保险公司。获赔后,赔偿款不足以弥补自身损伤,李甲第二次来到法庭,要求李乙赔偿其部分损失。

时任法庭庭长的周红军承办了该起案件。

图为周红军在巡回开庭审理案件


“争议”

“法官,我确实是在工作中扭到了腰导致伤残。”

“法官,我找到的两名证人表示没有看见他扭到腰。”

庭审过程中,李甲称他是在被告雇佣期间,因帮助遮盖车上蔬菜扭伤的,所以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而被告则认为,原告本身就有腰伤,并申请调查李甲的病历档案加以证明,还多方寻找到两名证人证明并未看到原告扭伤,并不是当天扭伤导致的伤残。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周红军作为案件的承办法官,必须要弄清事情真相、判定双方责任,才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图为周红军参与普法宣传并发放宣传手册


“转折”

周红军仔细翻阅了李甲的病历档案,发现李甲之前并未有过腰伤,确实是因为那一次扭伤导致的伤残。病历没有问题,那么,要弄清事实真相还缺了关键证据:当天是否有人看到李甲扭伤?为了尽快解决双方争议的焦点,周红军一遍又一遍翻阅原被告递交的证据材料,不放过一丝一毫细节。

翻遍所有证据材料,周红军也没有新的发现,他转念一想,那在李甲起诉保险公司赔偿的案件卷宗里会不会有呢?

“找到了!”最终,在周红军的不懈努力下,找到了关键证据。李甲起诉保险公司案件的卷宗中载明,有一位证人称不仅看到李某扭到了腰,也当场听到李某说自己扭伤了。

图为周红军以法治副校长身份送法进校园


“人和”

找到了关键证据,周红军随即与李乙取得联系。

“法官,我不认识他!”李乙看到关键证据时,还“抵赖”称不认识这位证人。在周红军的再三追问和劝导下,李乙终于承认,这位证人是经常找他买菜的老板。至此,案件事实逐渐清晰明了,周红军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作为法庭庭长,周红军更加明白人民法庭的职责定位,对每一起案件不拘泥于为了结案而结案,更注重于案结事了后的“人和”。为了矛盾纠纷彻底化解,周红军决定采用“背对背”的方式进行调解,与原被告双方单独谈话。周红军先向李乙讲明,其与李甲是雇佣关系,应对李甲负有安全注意和劳动保护的义务,李甲在劳动场所工作时受伤,李乙未尽到应有的义务,应当对损害的发生承担过错;随后又向李甲解释,因其没有尽到应有的安全注意义务,对自身损害发生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周红军耐心地向双方分析各方存在的过错及应承担的责任,从情理角度劝说当事人换位思考。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李乙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并当场履行调解协议,该起案件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周法官,真的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办了……”对于李甲来说,这一年的冬天不再寒冷,因为遇到了“用心用情”办理案件的周红军法官。

图为周红军到村委会调解案件


周红军看来,前来诉讼的群众可能一辈子只打一次官司,作为人民法官应当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和态度,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理解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和诉求,用心办理好每一起案件。这是周红军对自我的要求,也是他对庭里年轻同志的叮嘱,更是他多年来在法治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源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