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平县坚持源头预防,做实前端终端治理,通过风险隐患大排查、安全隐患大防范、矛盾纠纷大化解、下沉一级大包保,全力构建“大平安”工作格局,以更高水平推进平安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矛盾纠纷大排查,各乡镇(街道)由联系村(社区)班子成员下沉联系村(社区),整合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以及相关站所、村(社区)“三委”干部、网格员、村(居)民小组干部、党员、驻村干部、“吹哨人”等资源力量,在前期排查的基础上,聚焦家庭纠纷、婚恋纠纷、情感纠纷,以及积怨较深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地界纠纷等矛盾纠纷,通过“1+1+1……”工作模式,应排尽排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发现、早介入。同时,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加强对劳资、征地拆迁、交通安全、房地产、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的排查,做好本行业、本系统服务管理对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特殊人员大排查,聚焦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全面大排查,并加强服务管理。重点区域大排查,聚焦城乡接合部、基层基础薄弱的边远农村地区及接边村(社区)等重点区域,餐饮夜市、KTV、棋牌室、校园、医院、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分析研判风险隐患,找准薄弱环节,建立清单,确保各类安全隐患不遗漏。
一是针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各村(社区)要及时由党总支书记牵头,组织“三委”成员、驻村工作队、调解员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分析研判,初步划定风险等级,明确责任人,由具体责任人开展前期化解或联合乡镇(街道)有关职能中心(站所)开展调处化解,并及时上报乡镇(街道)。二是针对上报的矛盾纠纷,各乡镇(街道)及时按照高、中风险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其他风险由政法委员带领,进行分析研判,逐一确定风险等级,建立工作台账,分级分类提出预防处置意见,并向责任人分流交办调处化解、跟踪处置任务。三是针对县直部门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由主要领导牵头,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分析研判,对职能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程序,及时妥善处理,对职能外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综合调处化解。
抓实重点矛盾纠纷化解稳控工作。由乡镇(街道)统筹,根据矛盾纠纷风险等级,对多次调处不成功的纠纷,按照“四定三包”(定包保领导、定责任部门、定责任人、定化解时限,包化解、包稳控、包回访)及“一案一策一专班”工作要求,明确具体稳控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实时监测、重点帮扶、全力疏导干预稳控。抓实特殊人员服务管控工作。针对排查出的各类人员,按照“职责明确、服务到位、帮扶精准、管理规范”总要求,由乡镇(街道)、公安、司法、卫健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每周进行综合研判,落实日常管理服务及包保责任,协助做好帮扶救助。抓实末端防处单元作用发挥。坚持突发紧急矛盾纠纷处置“短、平、快”原则,切实发挥末端防处单元及“吹哨人”的快处作用,逐步控制事态,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加强对“吹哨人”的培育培训,充分发挥现有基层服务力量在矛盾纠纷处置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抓实重点场所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对监管行业部门安全工作检查指导力度,督促指导其建立健全安全防控机制及应急处突预案,全面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风险。
全县严格落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网格)”机制。县级领导下沉一级挂包联系乡镇(街道),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挂包村(社区);村(社区)“三委”干部分别包保辖区内所有村(居)民小组和网格。目前,全县13个挂包联系组已到各乡镇(街道)开展了一轮专题命案防控调研,分析其存在问题,并研究措施办法,全面落实责任。
下一步,罗平县将持续纵深推进命案防控“6+2”专项行动,以做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稳控大包保工作为抓手,坚决打好命案防控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和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