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区马过河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目标,践行“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以“五个引领”为抓手,同向发力打好“组合拳”,织牢织细基层治理网,深化平安马龙建设。
坚持党建工作与平安建设融合推进,精准实施网格化管理。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5个,三级网格90个,镇党委书记任总网格长,镇人民政府镇长及政法委员任副总网格长,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任二级网格长,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任二级副网格长,明确90名三级网格专责网格员,强化网格员业务培训 提升“网格化”基层治理质效。健全纵向贯通治理体系,逐级赋权赋能,协调汇聚各类资源力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织密建强基层治理“一张网”。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周排查会商、分析研判等工作机制,依法及时妥善处置各类反映的问题和事件。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示”预警制度,将各类风险隐患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初始。践行好“浦江经验”,主要领导带头,主动“下访”,发动综治员、网格员到村到户进行走访,开展民情收处、办结反馈。各中心(办)主动参与涉及本部门业务的矛盾纠纷调解,协助妥善处理各类信访件20余件,严格落实“一月一排查、一周一研判、一周一调处”,村(社区)每月定期汇报上月调处和本月排查情况,镇党委专题研究后印发印发包案化解方案,变“被动调解”为“主动破冰”。以实际行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形成责任无推脱、宣传无盲点、安全有保障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实现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打好平安建设的“人民战争”。搭建群众议事平台,常态化开展“户主会”,梳理分析村(社区)管理重点难点事务,群众参与讨论,最终形成解决方案,提升社会治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村规民约执行和村民日常表现评议赋分,抓实“红黑榜”和善行义举榜,亮“美丑”,全面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推动者,营造民事民议、民事民管的良好氛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助推剂”作用。实现技防信息联网联控,形成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在辖区采石场、烧烤摊、宾馆酒店内部安装视频监控1650路、人脸识别系统50套、一键报警10套,拓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渠道,对涉及平安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及工作,定期分析研判平安稳定形势,实现重点人、重点车、重点区域全息感知,落地实时管控的基层管理闭环。
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普法模式,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全面推行“院坝说法”,于普法中调解纠纷,用身边人、身边事生动直观地以案说法、以案释理。组织志愿者和全镇59名“法律明白人”开展学法讲法及反诈、道路交通等知识宣传,发放禁种铲毒、反电诈、反邪教、铁路护路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悬挂、张贴标语40余条,依托村民微信群推送法律知识400余条。共同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