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曲靖,心安曲靖。
密集巡逻,机关警力下沉一线,提高见警率,织密平安防线;府院联动,将矛盾纠纷“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司法救助,提高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安全感……盛夏时节,珠源大地万物生长,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平安画卷铺展在人们眼前。
近年来,在深化平安建设中,曲靖市政法部门紧紧扭住高水平安全这根主线,做实“平安法治”文章,着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着力打造人人向往的心安之地、平安之城,齐心协力奏响平安“五部曲”。
清晨,随着第一道曙光出现,朝阳洒满大地。曲靖市主城区珠江源广场已是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广场门口,一个“法治地摊”格外引人注目。
“定金和订金有区别吗?什么情况下是可以退还的?”“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别人向我借钱,但是借条被我弄丢了,怎么办?”“法治地摊”前,工作人员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释法说理,解释办理流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耐心解答。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工作人员宣传宪法、民法典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周围商户以及到此处游玩群众纷纷前来“打卡”,好不热闹。
“老板,你做生意可要依法诚信经营,这是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你看看。”
普法志愿者热情地向商户发放宣传资料,耐心讲解法律知识。商户表示,这样的宣传很及时、很有用,让他们明白了依法经营的重要性。
“这个‘法治地摊’真好,很有创意,将庄严、生硬的法条送到我们身边,为我们的旅居生活上一把‘保险锁’,我们更有获得感、安全感。”经过半小时耐心讲解,来自重庆的朱女士在“法治地摊”解开一直困扰她的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难题。
连日来,宣威市公安局“金盾护蕾”普法小分队奔忙在东山等乡镇,为未成年女生送上一堂平安成长课。
“同学们,什么是性侵害?我们应如何预防性侵害?”“金盾护蕾”普法小分队民警根据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结合真实案例,从“什么是性侵害”“分辨和预防性侵害”“发生性侵害我们要勇敢面对”3个方面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女生拒绝不当接触、不接受陌生人食物、不跟随他人到陌生环境等方面,有效预防性侵害行为讲解了性的认识、什么是性侵害、对性侵害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如何防范性侵害、受到性侵害时怎么办等问题,不时穿插趣味问答,为回答正确的女生颁发小礼品。
同时,民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事例,从青春期的概念、青春期的主要变化、月经期的保健、青春期的7个困惑、青春期的自我保护方法等方面,重点讲解了女性从新生命如何诞生到青春期发育有什么特征,性生理、性健康要注意什么,如何正确与异性交往及交往方式等问题,引导女生解开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所困。让女生进一步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学会认识自我、确立目标、规划人生、保护自我。
活动中,女生从羞涩到主动回答问题,气氛十分活跃,并表示此次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干货满满,深入人心,受益匪浅,既学到很多实用的法律知识,又提高了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
奏响“一老一小”关爱“连心曲”
3年朝夕相处,曲靖市委政法委法治科科长、驻村工作队队长张月萍已成为多乐社区村民眼中的“社区闺女”。
时下正值三伏天,正是祛病除病的好节令,张月萍为村里老人请来医疗队。
匆匆吃过晚饭,张月萍率医务人员走进富源县胜境街道多乐社区四组留守的汤奶奶家中。
“奶奶,我先给你量个血压,最近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给你贴上三伏贴,祛除风湿,冬天不怕生病。”
汤奶奶感激地说:“我活了80余岁,还是第一次贴三伏贴,你们比我的亲人还亲。”
“他们经常到我家帮我打扫卫生,聊家常,送大米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只要有困难,一个电话,他们都会上门服务。”75岁的杨爷爷感激地说。
“我们社区成立了养老中心、妇女工作委员会、心理咨询室,社区所有人员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帮尽帮。”多乐社区党总支书记汤修七介绍,社区将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救助范围,保障其正常生活,实现“困难有助”。
“张阿姨经常来看我们,给我们带来好吃的,还教我们防范坏人,她是我们的亲人。”多乐社区山立哨村的留守儿童小娟这个暑假过得尤为快乐。今年暑假,没有父母的陪伴,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经常到村里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同时开导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朋友。
“社区每月至少组织1次对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增强农村留守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张月萍介绍,每年“六一”儿童节,工作队为多乐小学的学生购买书包、文具,为养老康复中心的老人送粮油。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多乐社区将继续围绕养老育幼需求,精准定制“一老一小”服务菜单,常态化开展各类“助老”“护苗”送温暖保健康暖心服务活动,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强体系、补短板、优供给、提质量、强支撑,探索出更多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服务新模式,用心投入、用情实践,为儿童撑起“关爱保护伞”,让老年人安享“幸福夕阳红”。
奏响“清凉曲靖”迎客“开心曲”
平安是民之所盼,亦是发展之基。
夜幕降临,曲靖市主城区南城门广场上灯火辉煌、歌声阵阵,来自天南地北的旅客乘着清凉的晚风跳起欢快的舞蹈。西安的王女士融入舞蹈大队,踩着欢快的旋律翩翩起舞。
近年来,王女士每年都来曲靖避暑,前后几次办理公安业务,多次与当地公安打交道,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曲靖市民淳朴友善,热情好客,我们不虚此行。曲靖的社会治安比我们想象中的还好,这里的警察对工作十分负责任,我们切身体验到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还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平安感。”王女士坦言。
“麒麟公安‘清凉服务’十分到位,我要为你们点赞。”7月18日,游客万女士手捧一面锦旗来到文华派出所,声称要将锦旗送给赵宇腾警官。万女士是重庆来曲靖避暑的游客。几天前,网络上一则为个人社交账号“涨粉”的宣传广告引起万女士注意。为了“涨粉”,万女士立即联系广告商家,经过协商,万女士先后向2个商家支付300元和3800元用于“涨粉”。付款后,万女士发现其个人社交账号“涨粉”量远低于商家承诺的数量,多次与商家沟通无果后,万女士向她居住地文华派出所报警求助。
文华派出所教导员赵宇腾热情接待她,了解到她的情况后,赵宇腾多次与商家沟通协调,最终,商家同意将钱款全额退还万女士。为表达对民警的感谢之情,万女士将印有“人民警察为人民 失而复得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文华派出所。
7月25日10时许,曲靖市公安局麒麟分局文华派出所接到从重庆来曲靖避暑的张大妈报警称,其之前租了一间房间,但入住后发现卫生间太小,想退租1000元订金。但是房东彭大妈认为,之前已经优惠张大妈,现在张大妈又要变卦,执意不退钱。一边是有理有据的彭大妈,一边是不远千里远道而来的避暑游客,这让文华派出警民警李在辉犯难。
“来者都是客人,我们要像对待自家亲戚一样热情招待他们。作为东道主,要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让远方客人感受到我们曲靖市民的热情。”李在辉几次与彭大妈沟通交流。经过李在辉的努力,房东彭大妈最终同意把800元钱退还给张大妈。
这样的暖心警事每天都在曲靖上演。几许感动、几许兴奋、几许崇敬,热情如夏的曲靖公安以一个个朴实无华的举动演绎了一个个温暖的瞬间。无论何时何地,曲靖公安始终是群众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守候,最笃定的依靠。
奏响社会矛盾化解“安心曲”
“过去的旧账一笔勾销,以后你们和谐相处。”在调解人员的主持下,之前一直面面相觑、虎视眈眈的董某某和熊某某握手言和。至此,双方当事人30余年恩怨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多年来,罗平县鲁布革乡六鲁村委会大红班村与大六鲁村村民因山坡上的林地权属问题经常发生纠纷,每次发生纠纷后,相关部门及时组织调解,但由于历史久远,双方都拿不出有力证据,纠纷调处一直搁置。
上个月,两家再次发生冲突,矛盾进一步激化,群体性冲突一触即发。得知情况后,村委会第一时间组织矛盾纠纷调解并逐级上报。7月4日,罗平县司法局鲁布革司法所联合综治办、林业站、派出所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联合调处小组。
随后,调处小组翻山越岭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为追本溯源,还原事实真相,调处小组请大红班村、大六鲁村参与当年土地分配情况的老人和村干部参加走访。其间,调解人员从法律条文、山林政策等方面为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经过反复磋商,当日6时许,双方终于心平气和地接受调解方案。
近年来,曲靖市委政法委全面统筹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资源力量,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目标,坚持摸得上来、交得出去、化解得了,积极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多元化新格局,全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曲靖市137个乡镇(街道)按照“全面排查、及时化解、有效调处、促进和谐”的要求,启动末端防处机制,深入开展“解纷促和”行动,积极组织乡(村)网格员、“吹哨人”等深入辖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依法依规解决矛盾诉求,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12255件,调解成功12053件。
下一步,曲靖市政法部门将找准日常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薄弱环节,及时收集编制案例开展以案释法,针对辖区警情、案情、信访、矛盾纠纷等定期开展分析研判,找准警情高发区、矛盾纠纷高发点,组织开展预防性、针对性法治宣传。推进“调解+普法”工作模式,抓好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易引发命案的矛盾纠纷当事人“见面普法”,着力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台账、重大问题预警及信息联动共享机制。
奏响留守儿童 守护“交心曲”
每逢暑期,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如何守护各地暑期留守儿童安全成为曲靖市检察机关最牵挂的事。珠源大地村村寨寨,处处可见未检检察官忙碌的身影,他们兵分多路,走进学校、村寨、社区,为留守儿童送上关爱的同时,也送上“防身术”。
富源县人民检察院“杜鹃花”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富村镇普红小学,通过案例宣讲、游戏互动等方式,给全校200余名师生送上一堂趣味满满的法治课,为留守儿童送去“防身术”。
“马路上的红绿灯可以守护交通安全,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身体也有‘红绿灯’。”该院检察官鲁恒邀请学生互动,在人体示意图上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标识。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明确自己身体的界限,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身体“红绿灯”的规则。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竖起耳朵,举手加入,小小豆丁,预防性侵,机智勇敢,加倍小心。”该院检察官高娟带领学生一起学习防性侵手势舞,美妙的音乐和有趣的动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纷纷跟着音乐律动认真地跳着手势舞。
“谢谢检察官阿姨,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法律的意义,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也成为一名光荣的检察官。”一名小女孩说。
今年初,曲靖市人民检察院向各县(市、区)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加强涉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提示》,要求各县(市、区)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监督,强化农村留守儿童被害人救助工作,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对涉及侵害留守儿童的案件做到是否履行强制报告制度每案必查。
同时,各地检察机关依托“杜鹃花”品牌,创新宣传工作方式,依托“杜鹃花”法治宣讲团,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重点开展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毒品、防电诈“五防”专项法治宣传。制定下发《2024年曲靖市检察机关开展法治宣讲评比活动方案》,以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等为重点对象,从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意识、自护能力,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和保护责任等方面开发新课件,并在全市范围内共享。
市县两级检察院在开展法治宣传、落实法治副校长职责过程中,优先保障偏远地区、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法治副校长配置,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较集中的农村地区开展针对性的法治宣讲和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