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中控台上的民法典
  • 发布日期:2025-07-22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91

车子中控台上放置了一本书,拿起一看竟是一本民法典……引擎发动时,阳光透过挡风玻璃,在民法典的封面上投下法庭铁栅栏的影子。那些纵横交错的光影,落在田坝镇的沟沟壑壑里,给法律条文扎下了根。

黄照允是法庭的一名安保人员。一天,乘坐他的车,竟在他的车上看到一本翻得有些卷页的民法典。

“天,照允哥,你还学习民法典噶?”

“经常听你们处理案子,有些地方听不懂,就想着买本书来看看,至少要懂点法律嘛……”

交谈中,我的思绪拉回了几个月前。

“他都把我的房子盖成那种样子了,墙体不直、门窗尺寸不对,你们还要让我给他钱,我们老百姓追求点公平咋就这么难?”被告老李激动地说着不满。

“一码事归一码事,你可以要求他赔偿你的损失,但你不能不给人家工钱。”

“什么一码归一码,这个就是一回事!反正我就是不给。”我话还没说满,老李再次指出我的不对。深吸一口气,我走出调解室。

“小淼,咋气得很?”照允哥开玩笑似的问。

“他们咋就是不听我们说,都一个多小时了。无论我说什么他们就是不听,各有各的想法。”

“这两个我认得,两家人因为这个事吵过好几回了,被告可能经济上有点紧张,原告家又太冲动了,我们农村说新房新屋要有好的兆头,他们为了要钱到人家新房又哭又闹……”照允哥告诉了我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利益的纠葛会短暂的让人失去分寸,这些无法写进卷宗的“细节”能否让案子迎来转机?

“这种嘛,我去挨他们说说,就当作为中间人调和哈,事情我也清楚,双方我也都认识……”

“好啊,好啊!”

“小淼,如果被告一直说房子质量有问题,这种按照法律咋处理?”

“怕得要鉴定咯,农村建房的标准本来就不严格,如果要鉴定两家都讨不到好,鉴定费也高啊。”

“好,我有数了。”照允哥说完就走进了调解室。

半个小时后照允哥走出调解室,原来双方达成了初步意见,但需要时间考虑一下……

“你咋做到的?”

“双方都有气,说说讲讲,原告也给被告道个歉……”

最后案件圆满结案。此后,照允哥也经常问我们一些法律问题。

“夫妻共同财产是咋认定的?两人都签字吗?”“交通事故营养费、护理费这些咋计算的?”“娃娃抚养权归一方,另一方给就挨娃娃没有关系了?”等等。

可我万万没想到,黄照允竟自己买了一本民法典阅读学习。随着懂的越来越多,黄照允此后常常帮助我们调解案件。我也会旁听其调解案件的过程,极少有法言法语,大多都是大白话,可群众就是服他调解……

我渐渐地也懂得这份 “农村的理”。农村的案件哪有什么大是大非,或许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这些小事,在老百姓心里就是天大的事。他们认的不是冰冷的法条,而是实打实的情理。就像老李那案子,他纠结的从来不是 “该不该给钱”,而是“房子盖成这样凭啥还要给钱”的委屈。

法院的调解室里,民法典是底线,但不是全部。就像黄照允车里那本翻卷了角的法典,混着乡土的痕迹,静静地落在中控台上。黄照允或许背不全条文,但他知道,法律管的是是非,而人心认的是冷暖。有时候,让老百姓信法,比让他们懂法更重要。而这份 “信”,就藏在一个安保人员偷偷学法律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