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槌有多重,你知道吗?
小小的身躯,恰好500克,为了拿起它,作为一个经济学“门外汉”,无数个日夜挑灯夜读,自学法律,2005年取得了云南大学法律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文凭,同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就在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时,2016年司法制度改革,实行员额法官制,为了能拿起它,又赶紧充电,最终以全院第三名的成绩入额。
为了拿稳它,每一个案件庭审前,都要仔细阅卷,清楚原告的请求权、被告抗辩主张和理由,确定请求权的基础法律关系,寻找实体法律规范,确定举证责任分配,归纳争议焦点,列出庭审时要核实问题清单。每一次走向审判台,法槌敲响,便是法律各项仪式的开始或结束,让当事人说事实,讲道理、举证据,法官以事实和法律居中裁判,明断是非善恶、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法槌敲响,是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概括了法官全部生命要义;法槌敲响,就把公平正义高高举起。
为了拿好它,我像一名斗士,每天都在和自己较劲。朋友约吃饭,我在“下乡”;朋友约逛街,我在“搬砖”。朋友从“谓我何求”到“谓我心忧”,因为我的白头发像雨后春笋般噌噌地冒出来,并调侃说每一根白头发都挂着一个案件。当人们把法官办理的案件深刻到“你办的案子就是别人的人生”的时候,我每天都提心吊胆、诚惶诚恐,想着自己稍有不慎,就改变了别人的人生。为了对别人的人生负责,负重前行,经常是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往返当事人家做工作。
记得一件排除妨害案件,李某与荀某是邻居,李某家先建盖住房,荀某后建盖盖住房,荀某为了自家房屋空间大一些,就没有砌山墙,而是用隔壁李某家的山墙当做自己的山墙,为防止雨水漏下来,荀某将楼顶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堵住,导致水泥砂浆凝固在李某家的墙上,双方为此而发生纠纷。我们调侃说,古有“凿壁借光”,今有“借墙建房”。
第一次去现场调解没有成功,后经历庭中调解、庭后调解,双方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下午,为了明确调解协议的精准履行,又再次爬上楼顶,用皮尺丈量需要凿开的长度和宽度,又将两家的滴水也一并解决了。等到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时,已经是深夜。回来的路上,天上那枚弯弯的月亮洒下清辉,万家灯火散发着温暖的光,祥和而宁静。
还有一件通道纠纷的案件,在起诉前,村委会多次调解、公安几次出警,将树枝搬开,第二天,被告又搬来树枝将路堵住,搬开—堵住—搬开—堵住,没完没了。几天后,原告家要娶亲,必须要把路疏通了,如果等开庭、判决、申请执行,时间上来不及,无奈,只有向被告送达了先予执行裁定书,强行把路上的树枝搬开,又给被告做了调解工作,才知道被告想要与原告家换地改路,但没有达成一致协议,故就把原告家的路堵了。
换地的事情不解决,堵路的事情就没完没了。下午,我们又返回被告家,又给原告做工作,最终初步达成换地的协议,还把界桩打好了。当我们从弯弯的山路绕出村庄时,夕阳西下,与原告家升起的袅袅炊烟互相映衬,这就是我们守护的人间烟火。
法官在选择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时,要在生活体验、人生阅历、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去追求法律真实,还要站在人文立场进行价值选择,具有人文关怀的法律方法,才会拥有灵魂。
在办理一件抚养费纠纷案件时,当事人的两个小孩在法庭外等待。最后,我说“做父母的都不给予孩子温暖和依靠,给他安全感,当他们步如社会时,她们还能相信谁,依靠谁,遇到困难时,还能从哪里找到温暖”。门外小女孩听到了我说的话,她哭了。在走之前,小女孩请她母亲和我说,要和我合影,还问可不可以让她走上审判台看一看。当时,我内心万分震撼,我人生第一次作为办案法官被当事人要求合影,她可是我的第一个粉丝。在小女孩走上审判台时,我向她讲述法槌的来源,及为什么要敲法槌。
法槌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惊堂木,但现代法槌的含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法槌设计采用獬豸(xiezhi)形象,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辩曲直、识忠奸,它用角去顶不正直的人。法槌的两头有天平图案,寓意公平正义,法槌的手柄部分雕刻着麦穗和齿轮,寓意法院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法槌底座是“矩台形”,寓意法律的严谨与规范,矩形铜钱和传统饰纹则体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方形底座与圆形槌体寓意“智圆行方”,象征法律的公正与权威,又寓意法官行使职权时应具备智慧和灵活性。手握法槌,背靠天平椅,诠释了法官工作的专业、严肃、谨慎,也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小女孩说,“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法官”。
法槌,在庭审中,无论是用来维持秩序,还是宣布开庭、判决、休庭,手起槌落,一槌定音,是法律仪式之需,司法权威之要,更是公平正义之意,法官是公平正义之化身,法槌是运送公平正义之具,法槌在手,肩负着司法公平正义之职责,担负着守护人间烟火之义务,将诚信种子撒播在这一方沃土,笑看平安和谐之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