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海乡综治中心严格对照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以“五有”目标和“五个规范化”要求为核心抓手,全力推进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聚焦“强基础、破难题、暖民心”,在标准化建设之上打造特色治理品牌,尤其以“老王调解室”“摆摊接访”“诉求一码通”三大创新举措破解基层治理痛点,交出一份平安底色更浓、民生温度更足的治理答卷。
“三维规范” 筑根基,打造高效治理枢纽
龙海乡坚持“硬件过硬、功能集成” 理念,从场所、力量、机制三方面入手,为综治中心高效运行夯实基础。
场所建设“功能全”。按照 “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原则,整合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等部门资源,划定100平方米独立办公区域,科学设置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接待室等功能分区,统一悬挂“龙海乡综治中心”标识牌,配齐办公基础设备,实现“群众办事不用跑多头,需求对接在中心”。全乡挂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综治中心)11 个,设置多元化解区(矛盾纠纷调解室)11 个。
力量整合“聚合力”。整合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综治专干、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统筹市场监管、民政、社保等站所(部门)常态化入驻,推动“多部门合署办公、多业务协同办理”,形成覆盖矛盾化解、便民服务、安全防控的综合力量体系。全乡组建 25 人的专业化工作团队,培育金牌调解员 2 名,同步配齐414名网格员、924个末端防处单元、964名“吹哨人”,跨部门协同处置效率较传统模式大幅提升。
机制运行“有章法”。建立“周例会、月研判、季评价”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与矛盾纠纷动态;实现事项受理、分流、办理、反馈全闭环管理;对重大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建立跟踪督办机制,确保工作高效运转、落地见效。至今累计服务接待群众 1000余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145 起,化解率达 98%。
“特色品牌”破难题,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龙海乡综治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打造三大特色治理品牌,将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让矛盾化解在源头、服务送到家门口。
“老王调解室”:用“五心”解“千千结”,积年矛盾终破冰。龙海乡综治中心指导树搭棚村委会成立“老王调解工作室”,村调解主任王春生传承“陆良八老”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创新“五心调解法”(公心明辨是非、耐心倾听诉求、细心洞察症结、巧心化解僵局、恒心攻坚克难)在全乡推广学习;构建“预防—调解—修复—回访”全链条矛盾化解模式。针对复杂纠纷,工作室联动派出所、司法所、法律顾问组建“专班+专家”团队,2025年以来成功破解多起“硬骨头”矛盾纠纷:化解村民积年邻里道路纠纷,攻克困扰8户村民长达10年的土地纠纷,该案例“十年土地纠纷一日和解”获《云南法制报》专题报道,云南法制网、曲靖政法等平台相继转载,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龙海样板”。
“摆摊接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诉求收集“零距离”。创新推行“摆摊式”党政领导大接访,打破传统接访“坐堂等待”模式,将接访点设在集市、村口、群众家门口,用“面对面”交流听民意、解民忧。2025 年以来累计开展接访50余次,接待群众 510人次,受理群众诉求130件,处置率达 100%,实现“群众不用跑,干部主动找”。通过“摆摊接访”与日常信访工作结合,全乡实现到县、市、赴省进京上访零人次。
“诉求一码通”: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龙海乡上线群众诉求“一码通”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服务窗口”,实现群众诉求“线上提、马上办、及时复”。2025年累计接收群众诉求42条,涵盖医保类3条、建议类11条、低保类5条、住房类1条、其他诉求类22条,覆盖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通过线上或电话回复办理,做到“件件有回音”,有效解决了“群众声音听不到、基层情况看不到”的信息壁垒问题,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治理民生温度持续提升。
治理成效:以 “平安答卷” 彰显 “民生温度”
龙海乡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特色机制创新,实现了三大转变:从“分散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跨部门协同更高效;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风险隐患早化解;从“干部主导”向“群众参与”转变,治理合力更强劲。2025年以来,全乡矛盾纠纷化解高效,群防群治网络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精准到位,安全基础防控全域覆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下一步,龙海乡综治中心将继续深化“制度优势+技术优势”融合,持续优化“老王调解室”“摆摊接访”“诉求一码通”等特色举措,让平安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为基层善治持续贡献“龙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