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22日,曲靖市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其中,罗平县长底乡累计降雨量高达156.3毫米,导致辖区内道路垮塌、庄稼被淹,民房进水,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面对严峻汛情,长底乡凭借“1262”预警与叫应机制的高效运转以及基层干部的迅速响应,在山洪灾害发生前,成功将27户共125名受威胁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实现了人员零伤亡。此次成功避险的实践,已入选曲靖市转移避险避灾典型案例。

未雨绸缪,织密防汛“安全网”
灾害防御,预警先行。8月19日,接到市、县气象部门的重要天气预报后,长底乡的防汛应急体系立即激活。乡党政主要领导立即靠前指挥,滚动调度,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同时组织党群联动,力量下沉。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及村组干部火速集结,并肩下沉至各村组防汛一线,连夜开展巡逻与防范工作。

同时,实现预警信息全面覆盖:通过应急广播、工作群、电话通知等多种渠道,高频次发布预警信息和普及防汛避险与自救互救知识,确保了“预警信息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后续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向险而行,筑牢一线“防护墙”
随着雨势加强,险情一触即发。8月20日凌晨,当雨情急剧升级,长底乡全体应急力量进入临战状态。党员干部在雨夜中逆行,与村组干部并肩作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地带、危旧房屋等进行彻夜巡查监控,并提前组织力量对老弱妇孺等重点人群进行疏导和转移准备,牢牢掌握了抢险救灾的主动权。

在传递预警信息的同时,干部们还广泛普及防汛避险与自救互救知识,有效安抚了群众情绪,为后期的顺利转移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合力突围,打赢转移“攻坚战”
决胜时刻出现在8月20日凌晨3点。当市防办发出紧急提示,显示“2小时降雨量已达80毫米”时,长底乡指挥部决策果断,当即下达紧急转移命令。早已坚守在各村的干部队伍闻令而动,按照预定方案,高效、有序地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安置。

最终,27户125人全部安全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实现了“应转尽转、不漏一人”的硬性目标。从指挥者到执行者,全体党员干部在风雨中逆向而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本次长底乡成功应对“8.21”山洪灾害并入选曲靖市转移避险典型案例,是科学预警、迅速响应与干群同心相结合的成功实践。“1262”精细化预警与叫应机制为决策提供了关键支撑,广大党员干部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展现了强大的基层组织力与执行力,群众的支持配合更是筑牢了至关重要的信任基石。多方合力,共同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