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紧紧围绕“两个不放松、四个紧盯、三个前移”“243”工作法,破解基层治理“末梢困境”,抓实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强社会面整体管控,持续推动平安建设,扎实做好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突出“两个不放松”
抓实组织领导不放松。县委、县政府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坚持领导带头,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命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实施方案,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三个机制,做到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高位推动工作。
抓紧责任落实不放松。在全县充分发动网格员、村干部、调解员等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拉网式、滚动式、兜底式、全覆盖式”排查,延伸触角,实现村级及以下“主防”。各行业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抓实县级“主研”、乡级“主调”职责,对辖区内经多次调解仍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县委政法委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调解员、律师等进行集中会商调处。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命案防控工作3次,召开调度会6次、专题研究15次,开展督导检查4次。
聚集“四个紧盯”
紧盯“不放心的事”。紧盯家庭、婚恋、情感,以及积怨较深的邻里、土地、山林地界等纠纷,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对特殊重点案件的矛盾纠纷,按照“四定三包”要求开展化解。今年以来,共排查出矛盾纠纷4175件,化解3903件,化解率93.49%。
紧盯“不放心的人”。以深入开展重点群体服务管理提质、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四万三进”、就地就近就业助民增收“三个行动”为抓手,全面排查起底,落实跟踪管理,强化帮扶救助,真心实意抓牢抓实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工作。
紧盯“不放心的地区”。针对城乡接合部、基层基础薄弱的边远农村地区、边远农村乡镇及接边乡镇(街道)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全县三个接边乡镇(钟山乡、旧屋基乡、鲁布革乡)1月至5月,共排查矛盾纠纷298件,化解270件,化解率为90.60%。
紧盯“不放心的节点”。针对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及端午节日期间,累计排查矛盾纠纷2461件,已全部化解。共走访务工返乡人员2.49万人次。
持续深化普法教育向基层前移。始终坚持下沉一级挂包,明确13家县直部门继续挂包相关乡镇(街道)。今年以来,调整组建县级普法工作队13支65人,开展下沉普法2轮。全县共开展法治宣讲288次,开展精准入户普法52000余人次。配备“法治副村长”154名,开展工作242次。
推动末端防处演练向基层前移。坚持预防在先、化解在前、处置在早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在命案防控中的末端防处作用,科学划分末端防处单元12994个,明确“吹哨人”13256人,强化应急演练169场次,做实基层治理“神经末梢”。通过源头预防、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42起,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
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向基层前移。坚持“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深入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和政策宣传、政策服务、政策兑现进市场主体“四万三进”活动,聚焦排查反馈生活困难的5类人员,组织基层工作人员逐人逐户开展排查核实,将29名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城乡低保的17人,特困供养8人,临时救助4人)。以实际行动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事盯紧抓牢,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