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陆良县 > 正文
龙海乡:夯实基层政权基础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发布日期:2025-04-27
  • 来源:龙海乡
  • 阅读量:246

近年来,龙海乡夯实基层政权根基、汇集各方力量、实行多元共治,挖掘基层发展“源动力”、织密群众工作服务网、打造乡村治理“风景线”。

夯实“基层政权”,锻造过硬主心骨

抓牢“人、钱、权”三要素,全方位、深层次稳固基层政权根基。一是打造过硬“头雁方阵”。2024年先后开展“转作风、提效能、强执行、抓落实”百日攻坚行动和“增质效、提实效、见成效”半年行动,调整中心(办组)负责人18名,撤换4名工作滞后、思想陈旧的村委会书记,提拔4名工作积极、敢于担当的副职跨村担任党总支书记,选优派强“领头雁”。从优秀信息员中提拔副职4名、动态调整11名年轻干部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跨村交叉任职,推动班子整体优化提升。按“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储备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人员122人,为换届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根基。探索出一条“强经济、活资源、聚人气”的发展路径,全覆盖成立乡、村两级公司,扎实推进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中蜂养殖;组建“龙海施工队”,承接项目建设8个,开辟“家门口就业”新渠道;推进文旅项目实体化运行,承接各类活动70余场3000余人次,乡村两级公司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59.51万元,同比增长214%。三是强化村级权力监督。梳理村级权力事项,明确村级事务办理流程,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公开、合法;推行村级财务“村财乡管”制度,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2项,每季度召开“阳光村务会”,公开收支明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健全“基层协商”,激发群众自治力

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一是搭建多元协商平台。围绕各村(社区)实际,邀请党员群众代表、乡贤能人等共同协商事务,破除“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切实解决难题。2024年,通过“板凳会”“院坝会”协商,顺利推进10所小学2300余名师生整合为3所小学集中办学,推进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高效落实“厕所革命”“绿美村庄”等各项工作。二是强化协商成果转化。建立“三项清单”机制,通过协商会议、网格员巡查、“码上办”平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落实3天交办7天反馈机制,推动协商成果转化。2024年,累计收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基建建设等意见147项,成功解决142项,解决率97%,针对未解决问题,做到干部解释到位、群众理解到位。

深化“网格治理”,织密基层服务网

坚持把网格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织密基层治理网,科学划分三级网格74个,选配专兼职网格员414名,推行“码上受理码上办”,发放网格员卡3000余份,听民声、答民疑、解民忧,迅速高效回应群众诉求。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微力量”,结合“敲门行动”等活动开展矛盾纠纷等“网格联查”,做到防范在早、处置在先、化解在小。2024年至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0件,未化解的疏导到位、稳控到位。以双箐口社区为试点,把网格触角延伸到烤烟种植、房屋审批、耕地保护等工作中,提高各项工作的监管效率和问题处置速度。

做实“摆摊接访”,架起党群连心桥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用好“浦江经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三个主动”。主动告知、主动作为、主动跟进,将“信访窗口”搬到农村集市,党政领导轮流接访,做到一线接访、一线办理、迅速回应。运用“三个方式”。坚持运用乡村组三级调解员多层面“走”、涉及部门联动多方位“访”、挂点领导包案多渠道“解”,全方位打通基层治理堵点、痛点、难点。实现“三个变化”。自“摆摊接访”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接访81次815人次,受理涉访问题230起,处置率达100%,实现越级信访零记录,信访积案全面化解。真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一元治理”为“多元共治”,变“矛盾积累”为“群众认可”,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服务在一线落实、干群关系在一线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