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良县龙海乡综治办联合司法所、村委会,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成功化解了辖区两户村民多年邻里道路纠纷。2025年3月6日,在龙海乡小寨村委会小横箐村,村民王小三和王玉全在调解协议书上郑重签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场持续多年的邻里道路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矛盾溯源 三尺巷道积怨深 多年心结难疏通
龙海乡小寨村委会小横箐村村民王小三与王玉全因门前道路归属问题引发的纠纷,自2023年起便成为困扰两家的“心头刺”。王小三坚持认为王玉全住房前的通行道路占用了自家承包地,在未与对方协商的情况下,先后三次用撬棍挖掘破坏路基,导致该段道路出现明显塌陷,对周围邻居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持续升级的矛盾,小寨村委会先后三次组织调解,但双方分歧较大导致未能化解,矛盾陷入僵局。随着时间推移矛盾逐渐升级为两家人互不往来的“死结”,不仅影响正常通行,更成为全村和谐发展的隐患。
联合破局 法治力量精准介入 多方联动破解困局
龙海乡党委、政府迅速启动了“1+3+N”多元调解机制,龙海乡综治办在矛盾纠纷大排查专项工作中将此案列为重点攻坚对象,乡综治办牵头,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先后召开了6次专题研判会。工作组调取了土地台账,走访了42位村民,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确认该道路系原双菁口至核桃村的老路,现为村集体通行道路,道路并未占用王小三家土地。工作组随即下发《停止违法行为告知书》,责令王小三立即停止损毁道路行为,并修复好道路,对土地纠纷重新进行调解,经多方努力双方达成协议。
现场解纷 情理法交融调解 土地民心齐丈量
在3月6日的联合调解中,工作组创新采用“背对背疏导+面对面恳谈”的调解模式。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向双方详细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条款,明确告知他们损毁道路可能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让王小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之处。通过耐心调解,最终在乡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王小三立即停止破坏行为并书面致歉,村委会3日内完成道路修复,双方握手言和。
此次纠纷的成功化解,是龙海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龙海乡深化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通过构建“综治办统筹、司法所普法、村委会落实”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实现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协议执行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近年来,龙海乡建立了“矛盾纠纷三色预警”机制,对矛盾纠纷进行分级管理,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风险。2024年,全乡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2件,同比下降了23%,“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治理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基层治理成效显著。龙海乡将继续深化“枫桥经验”的本地化实践,力争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