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案例解析 > 正文
曲靖一街道连续多年保持无命案
  • 发布日期:2025-07-03
  • 来源:陆良政法
  • 阅读量:972

陆良县中枢街道牢固树立“纠纷可防可测可解、命案可防可控可降”理念,全面推进命案防治与矛盾化解双促进、双提升,辖区范围内连续多年无命案发生。

高位组织推动,统一思想

把稳命案防控“方向盘”

加强对命案防控工作组织领导,加大对源头性、基础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研究解决。一是完善工作体系。全面压实街道、社区、小组三级工作责任,通过分析研判、联席会议、现场调度,改变基层治理办“单打独斗”的局面。围绕“管人”这个核心,抓实“堵住、守住”两个关键点,落实宣传、教育、处置“三项措施”,保障命案工作可防可控,纠纷可测可解。二是壮大三支队伍。规范网格设置,设置网格350个,配置专(兼)职网格员2001名;创新推出“1+N+X”爨乡义警群防队伍模式,招募组成1000名“爨乡义警”;由街道团工委和17个社区团组织牵头,联合组建志愿服务队230余人。整合了基层力量,壮大了群防群治队伍。

加强全域覆盖,精准施策

固好社会维稳“压舱石”

扎实开展“前端”改革,夯实命案预防治理基础。深化“综治大脑”应用。整合街道司法、信访、综治等政法部门资源建成社会治理中心,定期梳理汇总命案风险隐患,研判发案风险态势、落实防范措施。搭建街道、社区、小组三级线上联动调处平台,将网格化、人民调解、警务、信访、维稳等融入“互联网+一站式”命案风险防范模式,实现与各部门、行业调解组织、基层站所命案风险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织牢命案防控网络。以“雪亮工程”为骨架,融合公安“天网”“慧眼”等视频资源,补茬安装了2689个监控摄像头和3530盏路灯,构筑命案防控智防“天网”。在社区、学校、重点场所,常态化开展“民警+辅警”“民警+义警”联合执法、日常巡逻等,构建命案防控“地网”。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建立网格350个,建强平安义警、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17支,织牢命案防控“人网”。

强化氛围营造,宣传教育

织牢命案预防治理“保护网”

组建普法工作队伍,在培育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下功夫。常态化开展普法“四进”。结合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线上”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互动交流,编发视频案例,发放普法资料,提高群众法治意识;“线下”依托普法宣传队伍,深入村组、学校、工厂企业等重点区域,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精细普法,开展法治讲座33场次,解答法律咨询1140余人次。“面对面”对重点人群普法。紧盯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刑释人员、重点青少年等18类重点群体,通过以案释法、现场互动方式,讲述邻里、婚恋、债务纠纷等正确处理方式,化解思想包袱和认知偏差,增强依法解决问题观念,1170人次受到普法教育。

突出前端排查,源头管控

装好命案预防治理“减震器”

坚持源头治理、打防并举。管住“小问题”,防止“民转刑”。发挥350名微网格长、2001名网格员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将矛盾纠纷排查关口前移,收集“小矛盾、小纠纷、小苗头、小口角”,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完成辖区32112户婚姻家庭纠纷及特殊重点人员全覆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45件,稳控低风险户、重点婚姻家庭户及其他纠纷对象9户。管住“重点人”,防止“发命案”。紧盯辖区内的196个精神障碍患者,605个吸毒人员,245个刑释高危人员,119个三失一偏、婚姻家庭变故、经常性上访者等重点人群,动态排查、动态掌握、动态管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对各类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出动巡控警力1718人次,盘查可疑人员2695人、车辆786辆。开展集中清查12次,办理行业场所涉黄赌毒案件89件。

强化问题导向,多元化解

推进命案预防治理案件“全清零”

落实多元化解,坚持在化解存量、管控增量、防止变量问题上下功夫。强化三级“诊疗服务”。实行“组理小事、社区治大事、街道解难事”分级过滤程序,完善“摸排劝调引”等化解机制,98%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街道和社区。自今年1月以来,街道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累计710件(其中派出所排查354起),已化解700件(其中派出所现场调解350起),目前10件正在稳控中。创立特色调解品牌。针对复杂多元的家庭、邻里、婚姻和债务纠纷,充分发挥“五老”、乡贤能人、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道德模范威望高、关系近、情况熟的优势,成立四河“老杨调解室” 、环城 “百姓议事会、”茶花“乡贤参事会”等群众性调解组织,以串门、拉家常、火塘话等方式走进田间地头,通过喝大碗茶、列席家庭会、参与红白喜事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调处矛盾纠纷185起(件),切实维护了辖区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