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边远山区法治宣传有一套
一、背景情况
(一)问题导向。
会泽县山区面积高达95.7%,境内部分边远山区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条件不便,行车困难,村民居住分散,传统集中式普法难以覆盖,普法盲区多,群众法律意识薄弱,当地纠纷、婚姻财产矛盾频发、命案发案率高,但维权渠道不畅。普法形式单一,主要以发放传单、悬挂标语等“走过场”方式,效果差,群众参与度低。
(二)政策依据。
根据《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2023 年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曲办通〔2022〕91 号)要求,会泽县结合会泽实际,制定了《会泽县 2023 年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针对方案中“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场所,深入精准地开展普法攻坚战”的要求,探索分类施策、精准普法模式。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基层法治工作的根本遵循,着力推进乡村依法治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包片,县级领导包乡(镇、街道)、重点村(社区)、政法部门班子成员负责挂联乡(镇、街道)”的责任包保工作机制,对照包保责任清单,对全县25个乡(镇、街道)、58个重点村(社区)、2000余名特殊重点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户宣讲。二是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普法”“民主法治+村民自治”为抓手,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与乡村法治建设同频共振。三是多部门协同与按需服务,既注重联合普法,又强调个性化服务。成立联合行动机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局面。
(三)具体做法
1.精准定位普法对象与区域。一是重点区域覆盖:通过前期摸底调研,以省际接边地区(如火红乡、马路乡)及偏远乡村学校为核心普法区域,将全县近十年来发生过命案、刑事及治安案件发案率高、信访问题突出、矛盾纠纷多发地、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的边远山区作为重点普法区域,定制计划,实现省际、市际接边学校法治课全覆盖。二是重点人群聚焦:将边远山区的文化偏低的青壮年、农村“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琐事口诀、婚恋家庭、邻里关系、赡养问题、经济纠纷等矛盾纠纷当事人,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不良行为青少年和特殊人群列为重点普法对象。
2.创新普法形式与内容。一是互动式法治课堂。县法院打造“向日葵”青年普法团,普法活动中,带领孩子们认识法槌、法徽、獬豸等法律标识,在心中悄然种下“法治”小种子。融合游戏互动(如掰手腕、圆圈踏步),寓教于乐阐释法律规则,结合典型案例、有奖问答增强理解。二是巡回审理和以案释法相结合。运用丰富、鲜活、贴近群众生活的案例,加强巡回审判和以案释法力度,全力推进审判进乡村、社区,实现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释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的良好社会效果。三是点单式普法。学校可按需求“点单”主题(如防校园欺凌、防诈骗、防性侵等),普法团队针对性优化课件内容,例如,针对火红乡柴山小学有学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父母离异、父亲服刑母亲改嫁各种不同情况,学生出现了厌学、逃学甚至有盗窃倾向,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单独谈话和警示教育。四是沉浸式普法。县检察院持续打造未检“杜鹃花”品牌,联合县科协、团县委开展“法治+科技”沉浸式普法,通过机器人表演、科学实验吸引学生兴趣,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参与互动,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科学原理;通过人体模型演示心肺复苏术,指导学生掌握“黄金四分钟”急救要领;以情景有奖问答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向师生发放《青少年普法手册》《民法典案例图解》《科普常识手册》等宣传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案例解析帮助普及法律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教孩子们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五是定制化普法产品。开发法治“小红帽”、普法手册、文具等实用宣传品,建立普法课件“资源库”。六是“一对一、面对面”普法。会泽县公安局钟屏派出所针对辖区留守儿童多、隔代监护突出的问题,组建“向阳先锋队”,联合检察院、法院、关工委、教体、妇联等部门,针对易地扶贫搬迁新城安置区的问题青少年,对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专项普法。
3.既注重多部门协同又强调个性化服务。一是针对省际接边、普法资源分散、群众法治意识薄弱的边远山区,由县委、县政府组织,整合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教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妇联等部门开展多部门联合普法。二是在普法活动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与特点,针对不同的群体,同一时段分组进行多种法治宣讲和活动,把法治宣讲活动与科技、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实现“一次活动,多重效果”的氛围。
例如,2022年11月15日,到马路乡水口村开展“边远山区普法行”,县检察院、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教体局、县妇联到水口小学宣讲《以法之名 守护少年的你》主题法治课,围绕“校园欺凌”“防性侵”“防拐卖”“网络安全”等方面,结合典型案例、法治视频、问题抢答等形式和孩子们积极互动,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未成年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结合真实案例以案释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宣讲了聚众赌博、交通肇事、故意伤害、养老诈骗等刑法规定,详细阐述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赡养抚养、民间借贷等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法律知识,提高广大群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了村民们履行法律义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县农业农村局深入田间地头,给村民送去种植养殖技术。法治课宣讲结束,各成员单位又组成普法小分队,深入村组院落,沿途向村民讲解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村民“零距离”接触法治、了解法律,并向群众普及网上申请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网上立案等知识。
(四)工作成效。一是普法覆盖广泛。通过“滴灌式”精准普法与多元形式创新,会泽县显著提升了边远山区群众及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动能。二是创新普法形式。集中普法与个性化普法相结合,探索“互动式”“点单式”精准普法,“沉浸式”深度普法,“一对一”“面对面”的普法,增强了普法宣传实效。2023年,钟屏街道通过对辖区青少年集中普法与问题青少年个性化普法,涉及未成年人警情环比下降77%。三是重点对象精准。覆盖25个乡(镇、街道),58个村(社区),2000余名重点对象,省际、市际接边学校法治课全覆盖。2023年信访总量、初信初访量、积案存量分别下降24.8%、44.8%、86.24%,95%以上矛盾纠纷被吸附在乡村层面,小微矛盾基本在网格全面消除,信访形势得到根本好转。
三、经验启示
一是长效机制保障。充分发挥由法律业务骨干、政法干警组成的会泽县普法人才库及普法工作队挂联25个乡(镇、街道)381个村(社区),确保常态化服务。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融合普法讲师团、“法律明白人”“家长夜校”志愿者、“五老”讲师团等普法队伍,持续不断地开展联合普法与个性化普法相结合的模式。二是延伸基层末梢的深度覆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征求群众“普法需求清单”,推行“沉浸式+点单式”精准普法模式,变“课堂灌输式”宣讲为“聊天问答式”普法,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普法更接地气。以“零距离”“案例化”的活动形式增强基层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安全感,为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乡村社会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