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以问题为导向答疑 曲靖中院赴监狱开展减刑假释业务培训
  • 发布日期:2025-09-24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360

9月10日,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到云南省某监狱开展减刑假释案件办理疑难问题业务培训。

通过面对面授课与互动答疑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破解实践难题,不断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据了解,减刑假释新规定执行以来,监狱在案件审核中面临诸多新挑战:如何在办案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罪犯财产性判项执行情况的审查标准是什么?“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需哪些材料?针对这些共性问题,监狱干警迫切希望通过专业培训厘清思路、统一标准

聚焦实践困惑,法官以“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的方式展开系统培训,为监狱干警们靶向破解难题。培训主要围绕三方面开展。

一是严格把握“确有悔改表现”认定标准。培训要求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指导,从思想改造、行为规范、学习劳动等多维度审查“确有悔改表现”,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明确报请材料中需体现的要素,确保认定过程客观严谨。

二是规范财产性判项履行情况审查。针对反映强烈的财产性判项履行情况认定难的问题,法官提出结合罪犯狱内消费记录、家庭经济状况证明、案件执行情况相关材料等,区分“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与“确无履行能力”,明确不同情形下的审查标准,避免简单机械认定,结合个案实际作出判断。

三是细化“三类”罪犯案件办理的特殊要求。针对职务犯罪、金融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详细解读减刑假释的从严把控标准,包括减刑幅度、间隔时间、实质审查要求等,需严格遵循“从严管理、实质审查”。

“这次培训真是‘及时雨’!”专题培训结束后,参训干警纷纷表示,培训内容“干货满满”,既系统梳理了减刑假释案件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政策体系,又结合实操案例对关键环节作了详细指引,有效解决了新规定实施后的“理解盲区”和“操作难点”。

当天培训通过“问题导向+精准答疑”的模式,不仅统一了法院与监狱在减刑假释案件办理中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也打通了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消除堵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