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师宗县 > 正文
师宗法院“模拟法庭”点亮校园法治明灯
  • 发布日期:2025-10-15
  • 来源:师宗县人民法院
  • 阅读量:139

师宗法院“模拟法庭”

走进大同中学

在青春的成长道路上,法律并非遥不可及的冰冷条文,而是守护平安、指引方向的温暖灯塔。近日,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法庭携手师宗县大同中学,将庄严肃穆的法庭进了校园,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印象深刻的模拟法庭活动。这不仅仅是一场角色扮演的游戏,更是一堂沉浸式、启发式的法治教育课,在同学们心中深深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从课本到实践:

一场沉浸式的法治体验

此次模拟法庭以一起发生在校园里的抢劫事件为蓝本,案例紧贴校园生活,具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活动中,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以及法警等角色均由大同中学的学生们扮演,他们褪去校服的青涩,换上职业的战袍,瞬间进入了状态。

随着审判长手中法槌敲响,全场瞬间肃静。从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到当庭宣判,整个庭审流程完整、规范、严谨。

审判长沉稳掌控庭审节奏,公诉人义正词严,条理清晰地指控犯罪,辩护人则据理力争,为被告人维护合法权益,被告人的忏悔与法定代理人的痛心,更是将情与法的交织展现得淋漓尽致。

台下观摩的同学们全神贯注,神情专注,仿佛亲身置身于真实的法庭之中,跟随着庭审的推进,对法律的神圣、程序的公正以及犯罪的代价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从聆听到思辨:

一场互动式的知识碰撞

模拟庭审结束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干警沈恩泽趁热打铁,主持了一场气氛热烈的有奖问答环节。他围绕刚才模拟法庭中的程序细节、法律适用以及案件背后的法理人情进行提问。

本案是公开审理的还是不公开审理的?

开庭期间,大家能不能随意走动、喧哗?

宣判后,被告人有没有上诉的权利?

这些法律知识与刚刚亲眼所见的鲜活场景紧密相连,不再是书本上的枯燥知识而是真实的呈现。同学们踊跃举手,争相发言。

有的回答精准,展现出对庭审内容的深刻理解,有的思考角度新颖,引发了全场的进一步讨论。

在这一问一答之间,法律知识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化为了可被理解、可被运用的思维工具,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法律、思考法律的兴趣。

从表象到本质:

一堂深入浅出的法律讲堂

为了让同学们对相关罪名有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刘丽萍法官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场关于抢劫罪的专题法律讲座。

刘丽萍以模拟法庭中的案例为引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剖析了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实施抢劫行为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她结合自身丰富的审判经验,列举了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一些真实案例,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一时的冲动和所谓的哥们义气,可能会将自己推向犯罪深渊。法律的红线不容触碰,我们必须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

刘丽萍的讲解,将感性的场景体验上升到了理性的法律认知,如同为同学们擦亮了一面法律的透视镜,让他们看清了犯罪行为背后的法律逻辑与沉重代价。

从活动到心田:

一份殷切真挚的青春寄语

活动最后,师宗县大同中学的朱建辉老师代表学校对师宗县人民法院的精心组织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全体同学寄予殷切期望。他动情地说:希望今天的模拟法庭能成为大家青春记忆中最特别的一课。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更是我们每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符。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今后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将认真守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遵守校规校纪做起,做一个明辨是非、恪守正道、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师宗法院此次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以其生动的形式、深刻的内涵,成功打破了传统普法教育的壁垒,实现了审理一个案件,普及一部法律,教育一批学生的良好效果。它让法治的精神从纸面走入心间,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在青春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这盏在校园里点亮的法治明灯,必将照亮更多学子的前行之路,为他们系好人生的法治扣子,护航他们走向更加光明、规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