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布衣法官”徐国府的调解人生
  • 发布日期:2025-06-30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141

编者按

      近年来,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中,曲靖法院涌现出一批勤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

      他们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却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他们德高望重、群众工作能力强、熟悉社情民意,用老百姓视角断案解纷;他们是扎根基层的根、深入基层的角,是司法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特在“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身边榜样·特邀调解员】典型宣传专栏,宣传展示来自基层一线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的先进事迹,号召广大党员、法官、干警学先进、当先进,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补短板,始终保持勇于追求、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奋力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曲靖实践中展现司法新担当、彰显司法新作为! 

      今天,我们推送的是来自 会泽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   徐国府

6月9号清晨,会泽县人民法院迤车法庭的立案窗口刚打开,一纸离婚诉状就递了进来。起诉的是在宜宾从事餐饮业的年轻女子,她要和远在老家迤车的丈夫结束这段婚姻。

案件迅速分配到71岁的特邀调解员徐国府手中,当天下午,一对哭红双眼的夫妻就坐在了调解室里。

 “你两个到底是关系亲密了,舍不得要分手哭,还是哪些方面哭?”徐国府端着两杯热茶,语气如同拉家常般温和。分开做工作后才了解到,这对夫妻已分居一年多,不见面也不见孩子,各自心中藏着一肚子苦水。女方坚决要离婚,男方却为了孩子苦苦挽留。徐国府反复从情与理的角度进行分析:“离了婚,孩子依旧是你们共同的子女,法律断不了这份血缘关系。”最终,女方同意孩子由男方抚养,并按月支付抚养费,等孩子上初中,还专门为孩子办卡存生活费。第二天,当离婚证书和调解书下发时,三岁的小儿子对着即将远行的妈妈挥手:“妈妈再见”,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这仅仅是徐国府近三年调处的上千件民间纠纷中的一个缩影。这位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称为“布衣法官”的七旬老人,凭借他独有的情法理三重奏,在调解岗位上谱出了动人乐章。

以情破冰:化解心结的“和事佬”

在徐国府看来,农村的矛盾纠纷大多源于“一口气”,要解开这口气,就得用情融化当事人心里的坚冰。会泽县马路乡80多岁的李大爷一纸诉状将两个儿子告上法庭,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却因养老问题愁白了头。大儿子对承包土地管理有意见,很少关心老人;小儿子虽照顾老人的衣食,却因外出打工无法给予精神慰藉。

“处理农村矛盾,一定要情理结合。”徐国府第一时间向当事人、村委会了解情况,随后制定“化心结”调解方案。他像走亲戚一样,轮番到兄弟俩家中,从赡养父母的传统美德谈到法律规定,从手足亲情聊到老人的期盼。“每个案件都有症结,抓住了,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最终,弟弟主动让出部分土地给哥哥管理,兄弟俩就赡养事宜达成协议,李大爷的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

  

村民刘某和张某等四家人的相邻纠纷,同样体现了徐国府以情调解的智慧。刘某因琐事阻断张某等四家人的通行道路,张某等人另修新路后,又阻断了刘某去菜园的路。双方僵持不下,案件调解陷入僵局。徐国府三次登门,不摆架子、不说道理,只是和刘某拉家常、谈过往。“他把我当朋友,听我倒苦水,慢慢我就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了。”刘某坦言。最终,刘某提出经济补偿方案,这起看似无解的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以理服人:业务过硬的“多面手”

“调解不是和稀泥,提出的方案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徐国府深知,仅有热情远远不够,专业的法律知识才是调解的底气。在刘某和王某的借贷纠纷中,因为还款的问题,双方争执不下。徐国府从借贷关系利息要符合国家规定入手,详细分析借贷关系的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及诉讼风险。最终,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并按期履行,案件顺利化解。当看到徐国府来回访时,刘某连声说感谢“帮我们调解了,双方之间没得争议了嘛,就是双方同意这样个处理。”

作为特邀调解员,徐国府同样展现出严谨的专业态度。每次接到调解任务,他都会提前查阅卷宗,向法官请教法律问题。“徐老师以柔性的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他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和调解技巧,能够在矛盾发生的时候,通过沟通、协调、劝导,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书记员彭钰梅说。

以法为纲:坚守底线的守护者

“调解原则,第一必须合法,第二要自愿。”这句话,徐国府常挂在嘴边。在处理各类纠纷时,他始终以法律为纲,确保调解结果经得起推敲。在涉及继承纠纷时,他会耐心向当事人解释遗产和死亡赔偿金的法律区别,阐明代位继承、转继承等法律规定。“只有让当事人明白法律,才能真正息诉罢访。”

 “徐国府调解工作室”里,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打电话沟通当事人、上门调解、配合法庭办案,这位71岁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地穿梭在乡间地头。“我是30多年的老党员,入党时就宣誓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能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为乡亲们化解矛盾,我觉得很值!”徐国府的话语,朴实却坚定。

“农村的矛盾复杂多样,法官对乡土人情的了解难免有不足,老徐这样的调解员,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迤车法庭庭长柳开方说。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的道路上,徐国府这样的特邀调解员,就像司法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用他们的情、理、法,让矛盾消弭于无形,让和谐之花绽放在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