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动态 > 法庭内外 > 正文
迤车法庭:山坳里的解纷坐标
  • 发布日期:2025-06-30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74

在会泽县北部,滇东北高原的群山沟壑间,会泽县人民法院迤车法庭驻守着云南与贵州交界的“北大门”。

 3个乡镇51个村委会16万人口766平方公里的土地3名法官1名助理和2名书记员,年办理案件千余件。

复杂的地貌也让这里成为矛盾纠纷的“多发带”,两省三市四县交界的特殊区位,让婚姻家庭、土地边界、邻里纠葛等矛盾兼具地域性与复杂性。

  2015年,全省优秀人民法庭 ;2018年,全国法院先进集体;2021年,曲靖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荣誉的背后,是迤车法庭将“枫桥经验”扎根乌蒙山的生动实践。

党建红引领司法蓝:拧成一股解纷绳

“法庭工作做得好不好,党建是‘定盘星’。”迤车法庭庭长柳开方的话掷地有声。走进法庭,墙上“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保发展”的标语格外醒目。法庭党支部成立以来,始终将党建与审判工作同谋划,支部书记带头办理疑难案件,党员干警分片包案到51个村委会,公示联系方式,连起了法官与村民的 “直通线”。

  柳开方翻开一本工作日志:“你看,这是党员李法官上周去中河村调解的记录,土地纠纷当场化解。我们要求每个党员至少联系1个村,每周下沉一次,把矛盾捞上来、化掉去。”这种“支部建在庭上”的模式,让党旗在解纷一线高高飘扬。2024年,法庭干警开展“大走访” 活动覆盖全部村委会,通过综治群、网格群实时接收矛盾线索,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多元共治“一盘棋”: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在迤车镇综治中心的墙上,一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网络图》清晰标注着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的联动机制。“每周一,我们都会和派出所、司法所开研判会,把全镇的矛盾‘过筛子’。” 柳开方介绍。  

  派出所视角:警法联动化急难。“前几天西土村有对夫妻闹离婚,还动了手,我们出警后第一时间联系法庭和司法所。”迤车派出所教导员李平回忆,“当时男方情绪激动,说女方转移了47万存款。我们联合调解3次”这种“警情 — 法庭 — 调解”的无缝衔接,正是迤车镇“三员合一”(综治员兼任调解员、警务助理)机制的缩影。2024年,全镇联合调解35件次,成功21件,诉前调解成功380件,司法确认317件。

  司法所助力:专业调解 “补短板”。“宅基地、山林土地纠纷,我们调解得多。”迤车司法所所长钱海波拿出一叠卷宗,“但调解完最怕当事人反悔,所以我们都会引导他们来法庭做司法确认。”让调解协议成了“铁契约”。

调解现场 “活教材”:让法律 “看得见摸得着”

“你说这路能不能挖?关系好就让走,闹僵就挖断,这在农村常见,但法律上可不行。”在营盘村的普法现场,法官指着田埂上的纠纷点,给村民上起了“现场课”。这种“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的模式,是迤车法庭做活调解文章的“杀手锏”。

  “四十七万是夫妻共同财产,但为了三个娃娃,钱必须用在刀刃上。”法官的话让争吵的夫妻安静下来。男方怀疑女方转移财产,女方哭诉“当牛做马 24年”,村委会调解未果后,法庭联合综治中心上门调解。 

   “这种现场调解,既是办案,也是普法。” 营盘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訾昌泉感慨,“法官来了,老百姓才知道‘理’要讲,‘法’也要守。现在村里吵架的少了,遇事问‘法官咋说’的多了。”2024 年,迤车法庭开展巡回审判24 件次,覆盖12个村,旁听群众超2000人。

诉源治理“往前赶”:把矛盾掐灭在“摇篮里”

“以前案子多,现在我们更注重‘源头防’。”柳开方点开手机里的51 个村委会联络群,“每个法官包几个村,群里只要有纠纷苗头,我们就‘冒泡’。”这种“法官进网格”机制,让法庭从“坐堂办案”变为“上门问诊”。

  西土村党总支书记母庆福对此深有体会:“现在村里有矛盾,网格员先报村委会,调解不了报矛调中心,再不行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一起来。”会泽县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后,迤车镇2024年诉前委派调解案件结案率92.22%,“无讼村”创建数量翻倍。

司法服务“沉下去”:从“法庭大门”到“家门口”

在迤车法庭新修缮的“特邀调解员徐国府调解室”格外显眼。徐国府说:“调解的原则,第一必须合法,第二要自愿,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的。” 对于特邀调解员,柳开方是这样认为的:“调解员他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矛盾纠纷的产生等更了解,调解起来也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做到案结事了。”

法庭还把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给中小学生上普法课,到村委会培训调解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立案。如今的迤车法庭,结案率92.22%,位居全院前列,民事案件调撤率连续多年超75%。但柳开方也坦言:“融入基层治理还不够深,‘品牌’打造要加把劲。”他表示,法庭将进一步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推出 “矛盾纠纷三色预警”机制,对重大纠纷“红色督办”,让“枫桥经验”在乌蒙山深处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夕阳西下,迤车法庭的国徽在群山间闪耀。从西土村调解室的争吵到营盘村田间地头的普法,从派出所的出警记录到司法所的调解台账,这里的每一个场景,都是“枫桥经验”本土化的生动注脚。正如柳开方所说:“山再高,高不过法官解纷的脚步;沟再深,深不过群众对公平的期盼。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山旮旯。”